当中午要点外卖时,在金华市区上班的95后王欣(化名),就会打开某银行APP,领取两张优惠券。需要打车时,她又打开另一家银行APP,领取一张打车券。


【资料图】

如今,像王欣一样能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以前他们都爱在电商平台“薅羊毛”,不知何时起又转向了银行APP。

小红书截图

不少用户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薅羊毛”经验,手把手传授如何领取银行APP优惠。

随着各大银行开启零售转型,手机银行正在成为各银行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渠道之一,争抢用户的方式也是越来越卷。银行撒福利,真的能提高活跃度吗?流量又如何转化为留量?

到银行APP“薅羊毛”每月能省上百元

“今日份的快乐,来自××银行。”近日,王欣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在某银行APP上抢到的福利:只花7.17元抢到了某品牌烘焙店原价68元的小蛋糕,又花1.7元抢到某网红奶茶店20元代金券。

帖子下不少网友跟进,有的表示自己也抢到了,还有不少人“跪求”攻略。

王欣告诉潮新闻记者,自己是去年底发现该银行APP上优惠活动很多,就陆续在手机里安装了10多个银行APP,涵盖了六大行、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

支付立减金、话费满减充值、打车优惠券、视频网站月卡、满减加油卡、1分钱换购……过去半年多,她在各种银行APP上“薅羊毛”薅得不亦乐乎。

“刚工作不久,手头紧,能省就省一点。”王欣说,每个月自己通过银行APP领取优惠补贴,衣食住行样样都有,能节省下上百元。

像王欣这样“省钱控”不在少数。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分享银行APP“薅羊毛”经验的帖子很多,攻略非常详细。

“整理了近期部分银行APP的‘羊毛’,新用户注册领券有外卖红包,电影票满30元减10元,美食周三五折。”“总结银行APP日常‘羊毛’,每天投入不到3分钟,一年能有500元+。”

小红书上一位活跃博主告诉潮新闻记者,以前银行信用卡的活动会比较多,这两年就不局限于信用卡了,各家银行APP都推出了丰富的热门活动和优惠券。

在她看来,“薅羊毛”不仅能省钱,也是一种生活的“小确幸”,分享交流经验甚至成为年轻人一种社交方式。

潮新闻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银行,正通过搭建使用场景,吸引年轻人打开APP。

不少银行将优惠活动打造成固定品牌,搭建“天天特惠”场景。有的优惠活动还下沉到乡镇。有的则深耕当地,推出水电费优惠、停车费62折、物业费满500元减100元、1元挂号费、1分钱坐公交等活动。

除了直接发放优惠券或立减金,有的银行还将互动活跃任务作为提高用户等级的积分项,不同等级的会员可以享受不同权益礼包。

某银行APP截图

银行为何推出各种优惠活动?

如今,随着各大银行开启零售转型,手机银行正在成为银行与客户接触的重要渠道。

各银行APP内大多都有“生活服务”板块,各种优惠补贴活动堪称五花八门。

“有渠道才有流量,才能获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融学教研室主任黄哲告诉潮新闻记者,银行通过APP撒福利,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渠道。

在他看来,零售金融领域,正在重复消费品领域走过的路。随着竞争加剧,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谁的渠道离用户更近,谁就掌握了产业链核心权力。近年来,一些实力较强的银行,纷纷发力“以我为主”搭建多元渠道体系,努力自建APP生态。而撒福利是最直接有效的获客方式之一。

这其中,年轻人成为各大银行争夺的对象。

金华银行网络金融部高级经理张浩告诉潮新闻记者:“现在年轻人线下网点到客率很低。各银行将战场转移到银行APP上,正是契合年轻人线上消费需求。”

他解释道,年轻人群体,在金融领域里,属于是“长尾客户”。相比于高净值财富的客群,他们金融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单个客户净值较低,但是数量庞大、且需求日趋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以往“长尾客户”由于成本、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长期处于一种无效维护甚至是无人维护的状态。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银行同业头部客户的激烈竞争,各大商业银行都看到了“长尾客户”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将目光投向这部分客群。

“打车、外卖、线下餐饮商超等都是高频的消费场景,‘薅羊毛’式的优惠活动能吸引年轻用户,进而吸引用户了解、使用存款、理财投资、信用卡、贷款等更多金融服务,带动用户活跃、金融转化和业务增长。”建行金华分行“建行生活”运营经理杨康杰告诉记者,以“建行生活”APP为例,每月平台在金华地区以各种面额外卖优惠券吸引客户产生的订单就有300-400万元。

“流量”能否转化为“留量”?

各种优惠和补贴,似乎是互联网经济的一剂万能药。从共享单车到网约车,再到社区团购和生鲜电商,每当一个新产品或新风口出现,都会掀起一场补贴大战。似乎只要补贴,用户就会蜂拥而至。

在黄哲看来,银行APP各种优惠补贴,靠积分、立减优惠、场景渗透等争抢用户,本质上还是一种价格战。

“一方面,烧钱补贴是短时间内获得用户和扩大赛道规模最直接的方式;但另一方面,通过补贴争抢来的用户,普遍对平台的忠诚度不高,他们只是被价格和便捷吸引。一旦停止补贴或别人家的优惠更多,他们就可能离开。”

因此他认为,仅仅靠补贴是不够的,获得流量的同时,要让产品的价值触达。

“通过补贴获客后,关键要把产品的核心价值传递给用户,通过差异化的优质服务,让他体验后,即使没有补贴,还愿意持续使用。”黄哲说。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差异化的服务和体验,正是目前银行存在的短板。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各大银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使得银行卡有品类,却无品牌。“提到信用卡,你会想到哪家银行?大多数人心中还没有明确的王者。办哪张卡,取决于开卡大礼包,用哪张卡,取决于积分和补贴。”

“如今银行APP渠道推广,不能再走信用卡推广的老路。”该业内人士认为,最终,银行还是要基于金融本身的产品和功能,将基本的金融服务做到精细化,为用户做好财富管理和增值服务。同时,在标配之外,银行APP要为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切身提高用户体验,这才是“留量”密码。

(潮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