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渭南报道(记者 李文斌)7月25日,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3年上半年高质量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项目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张宏升就全市2023年上半年高质量项目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发布。

本报记者 李文斌摄


(相关资料图)

张宏升介绍到,高质量项目推进活动在渭南达到了思想高度统一、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如火如荼。今年已组织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6次,开工项目349个,总投资6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8亿元。与此同时,坚持“月排查、月研判、月调度、月通报、月督导”机制,建立项目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要素保障清单“三个清单”,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强化日常调度管理。

积极开通省市级重点项目土地和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大项目要素保障力度。深化政银企合作,加速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召开全市银企合作重点项目签约对接会,促成18家银行机构与4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授信金额近200亿元。

聚焦招商提质量。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和省内100强企业的对接争取,积极招引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旗舰型产业项目,努力实现项目接续有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1-5月全市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519.87亿元,增长16.97%。

目前全市共策划重大项目350个,估算总投资1757.7亿元;储备项目1402个,估算投资2712.3亿元。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咨询机构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和项目谋划,并邀请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逐一对谋划项目进行提升和完善。

上半年,全市5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458个,开复工率为91.6%,其中新建项目开工216个,开工率为84%;累计完成投资6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3%,实现投资超序时进度6.3个百分点。渭南中心城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渭南高新区电子商城运营中心、大唐大荔200兆瓦农光互补发电等一批项目竣工或投产。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位居全省上半区,在当前投资总体不足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增长,完成投资超出预期目标。其中,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3.1%、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2%,分别拉动全部投资3.5、2.5个百分点,全市固投结构更加优化。

上半年,共争取政策性资金101.89亿元。其中,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项目68个、已下达资金8.77亿元;发行政府专项债券项目67个、发行额度40.26亿元;盘活存量资产项目11个,获得政策性银行支持贷款52.86亿元。这些政策性资金为全市高质量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张宏升说,下一步,要以“三个年”活动为统揽,按照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安排,持续深化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奋力追赶、争先进位,打好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增动能主动仗,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张宏升还介绍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落实省上关于加快构建“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即“四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的重要抓手,其目的就是更精准、更细致推进项目建设,更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操作中,就是开发一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按照项目推进的阶段,将项目分为谋划项目、储备项目、开工(在建)项目、投产项目四个阶段,分别提供不同的管理和服务内容、标准,实行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平台从项目的招商、谋划、要素保障、达产达效、绩效评估等流程,分别明确对应的工作部门负责落实。

平台将建立包括项目审批、用地、用林、环评、节能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并联审查、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的绿色服务通道在内的一整套机制,确保项目要素保障落到实处;平台还将建立调度分析、联系包抓、会诊会商、督导问效、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以确保各项服务举措落到实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将对项目从谋划到开工建设直至最后的达产达效提供优质服务和要素保障,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呵护、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推动的服务体系,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聘请了一位项目建设的“金牌保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