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建强
第一步,诈骗分子打着“在家赚钱、绝对靠谱”的旗号发布兼职广告,或以色情内容、免费礼物为诱饵拉人建群;第二步,安排事主完成刷单、关注点赞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以获取事主信任;第三步,将事主引入刷单返利平台,并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由引诱事主加大资金投入;最后一步,以“任务未完成”“操作异常”等借口拒不返还资金,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这是“刷单返利”类诈骗的通常套路。
(资料图片)
日前,记者从湘潭市反电诈中心了解到,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已逐步演化成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主要诈骗类型,发案数量占到了电信网络诈骗总发案数的三分之一,而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赚小钱”丢了大钱
小雷是某职院在校学生,6月初,他在微信群聊里看到“刷单也能赚钱”的讨论,就下载了一个“天猫臻选”App,并添加了一个叫舒苒的“指导员”为好友。
小雷先后接了一些小单,前后赚了1050元。6月26日,舒苒告诉小雷,前面的任务完成得不错,公司抽中了他做代理,成为代理的话就可以不用刷单了,每天只要搜索淘宝店铺名称就有福利,每次搜索便能得到12.9元。小雷心动了,但是,要成为代理,还需要完成一个四连单的任务。舒苒让他先刷1000元和1万元的单,小雷都完成了。但后面还有3万元和10万元的单,小雷没有这么多钱,连3万的单也接不了。舒苒让小雷想法筹钱,但小雷确实筹不到钱。第二天,小雷发现自己被踢出了群聊,先前刷进去的11000元打了水漂,这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小卉是一名打工妹,她在一个“助力拼多多”的微信群里看到可以领礼品和做任务返现的信息,就下载了一个叫作拼多多活动板的App。“指导员”提醒她花699元注册会员,就可以接每半小时公告的任务,任务内容是在App里面关注店铺,每完成一单可以得到4到5元。小卉就注册了会员,并先后赚得700多元佣金,这让她觉得这个App“挺可信的”。
6月16日,小卉发现自己无法提现了,就联系了指导员,指导员说要重新做订单,需要转账6800元。钱转出去之后,指导员又说小卉的操作有问题,让她再转15000元。还没有转钱,小卉就接到了反电诈中心的电话,提醒她被骗了。
男子“同城约妹”被骗
“警察同志,我来报案,我被骗了。”6月19日,一名年轻男子来到岳塘公安分局霞城派出所报案,声称被网络刷单诈骗了23900元。“你应当如实回答我们的提问。”在民警的提醒下,报案男子道出了被骗实情。
6月18日,何某发现自己小车上被插了一张小卡片,本想随手丢掉,发现有美女形象和“同城约妹”的提示后觉得好奇,就扫描二维码下载了App并注册了账户。随后,系统的“接待员”将何某拉进了一个微信VIP群,并给他发了一些美女照片。何某选中了一个美女,但接待员说,需要先完成刷4次打赏的数据,才能给他联系方式。何某按照接待员的提示,先是刷了几十元,然后几百元、千余元。打赏的钱刷出去之后,系统没多久就给他返利,返利金额还超出了打赏款数十元不等,这让何某更加深信不疑。
第四次,接待员让何某再刷6850元并参加公益竞猜,何某毫不犹豫地购买了。但这次何某没有得到返利,接待员说他竞猜操作失误,需要买一份21000元的数据才能修复。何某的银行卡限额了,央求接待员打折,并想尽办法凑了15000多元。接待员告诉他数据修复成功,但需要第二天才能提现。第二天早上,何某接到派出所电话,提醒他被骗了,他这才醒悟,赶到派出所报案。
远离刷单,从我做起
“都是设计好的套路,目的就是引君入瓮。”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三级高级警长许庆广表示,刷单返利类诈骗形式多种多样,引流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其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本质是不变的。
许庆广分析了“刷单返利”类诈骗中受害人被骗的心理特点,一是好奇心理,骗子投受害人所好假扮不同人设引起关注,抓住了不少人“试试看”的心理弱点;二是趋利心理,骗子以小额返利为诱惑,让受害人产生积极兴奋情绪,不断加大投入;三是“认知偏差”,不少受害人在被骗时曾有过疑虑,但盲目自信,相信“自己不会被骗”;四是沉没成本,骗子以“捆绑任务”“连单”“系统故障”等借口要求受害人加大投入,而受害人因不愿放弃已投入的本金,往往选择继续投入。
湘潭市反电诈中心提醒市民,刷单获返利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并非正当兼职;所有要求垫资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远离刷单,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