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绿色的史书,是活着的文物,是能与人类对话的生命地标。在河北,有许多古树名木,它们见证着燕赵大地的悠久历史,闪烁着光彩绚丽的文化光泽。近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河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保护古树名木 共享绿水青山”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挖掘河北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特别推出这组“年轮里的冀忆”专题报道。第三批“乡愁味道”系列稿件,带您一睹那些扎根乡村、枝繁叶茂、果实飘香、福泽乡里的古树的风采。
每年四月,位于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的车谷砣村,都会绽放一簇惹眼的春色,那是藏在山林里的千年流苏树开花了。
满树的白色花朵仿佛披霜覆雪,整棵树摇曳在风中,与沐浴着春日暖阳的草木、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的风景画,令人瞬间想起那句流传颇广的咏赞流苏树开花的诗——“胜似人间四月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千年古茶树
△胡国秋摄
这棵古茶树属于木犀科流苏树属,为乌金子茶树,距今已有1100余年的历史,曾被评为“河北十佳最美古树”之一。其树高25米,胸围3.4米,冠幅17米,枝繁叶茂。
△石家庄市林业局供图
在茶花盛开之时,游人来到车谷砣村,不仅能看到“人间四月雪”的盛景,更能闻一闻花香、品一品著名的乌金子茶。
用山泉水浸泡的茶汤入口清爽、唇齿留香、回味甘甜。微风拂面的下午,就着流苏茶的味道,让思绪如天马行空,顿时忘记尘世喧嚣。
△石家庄市林业局供图
在寒冷的北方、莽莽苍苍的太行山深处,何以会有在南方才常见的茶树?这是到访者最感兴趣的话题。
据《灵寿县志》记载,“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命兴顺军校李进卿领所部人马戎灵寿以防契丹。”正是这位李将军在率军驻守灵寿期间,带来了流苏树,留下了南茶北移的历史,也福荫了大山深处的一方百姓。
△石家庄市林业局供图
在过去,祭祀古茶树是一件隆重的事情,人们敲锣打鼓,童男童女们采叶制茶,为茶树披红挂彩,气氛堪比逢年过节。
如今,摇曳在风中的古茶树被更好地保护起来。灵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李宸介绍说:“我们每年都会为古树开沟施肥,定期浇水。要是古树有了枯枝枯叶,就会派专人登上升降机将枯枝锯掉,防止这些坏枝影响其生长。”
就在去年,还对古树树洞进行了清理、杀菌、消毒、填充,并覆以仿真树皮进行保护。
△石家庄市林业局供图
依托古茶树、明长城、清代四合院、晋察冀边区后方基地遗址等人文资源和群山环抱、山青水秀的自然资源,车谷砣村近年来着力发展茶树、果树种植和康养、度假等乡村旅游业态,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挣上了旅游钱。
古茶树和村民一道笑迎八方来客,它的靓影也被发在手机上、网上,广泛传播。
(河北旅游杂志微信号)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